钱、价值延续与机器
货币的普遍认知
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流通不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兑现时每贯须扣除30钱。成都16户富商为印造发行并经营铜钱与交子的兑换业务而开设交子铺,每年在丝蚕米麦将熟之时,用同一色纸印造交子。开民间金融之先声。
其后约500年后,瑞典银行1661年发行了欧洲首批纸币的,虽不是作为真正的货币,但也是开创之举。很快,在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开始发行银单。统一成为印刷品后为公众接受,成为真正的“钞票”。
我们今天对于钱的概念主要是纸币,纸币的发行为现代工商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大规模融资问题,促进了现代工商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是交换领域的一场革命,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了国家货币的主要载体,在金银重金属稀缺的年代,纸币维持着国家社会经济的流动或补缺了财政空缺。
纸币诞生后的若干年中,整个货币系统是一个逐渐成熟细化的过程,随着发展需求,货币开始划分货币层次。而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也可以理解为控制货币保值,让纸币钞票不至于通胀成为经济黑洞。
关于货币层次划分,各国有各自的划分标准,而且就是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的货币层次划分方法也有可能有差别。基本的思路是按照货币的流动性来划分的。根据大部分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层次的归纳,货币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在银行的储蓄存款+在银行的定期存款;
M3=M2+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
M4=M3+金融机构以外的所有短期金融工具
以上只是一般情况,具体到每个国家都是不完全相同的。例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对货币的划分会根据国内金融业务细化。我国则是增加了M0层,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分类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信用货币应时而生
20世纪30年代,由于世界性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相继爆发,各主要西方国家先后被迫脱离金本位和银本位制度,所发行的纸币不能再兑换金属货币,在这种情况下,信用货币便应运而生。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目前成为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采用的货币形态。
此时,信用货币制度在全球的推行又分为了两个步骤,而这两个步骤的实现又是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两个国际货币制度来进行的。
前者切断了黄金与纸币在国内的自由兑换关系,但1971年8月5日,美国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对外国府和中央银行履行美元对黄金的兑现义务。随后几年里各国政府纷纷宣布其货币与美元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浮动汇率制代替了固定汇率制。
后者则切断了黄金与纸币在国际上各国政府间的自由兑换关系。牙买加体系中对黄金条款的改动,实际上是要实现黄金的非货币化。它切断了各国政府将美元储备自由兑换成黄金的关系,从而也切断了纸币与黄金的最后一层关系,国际货币体系彻底过渡到了信用货币制度之下。
信用货币究竟是谁的信用?
货币本质上是价值尺度,基本功能是交换媒介与价值储藏手段,这应该是对货币最基本的理解。必须指出,不能把债务证明与债务计价清算的价值尺度(货币)混为一谈。并且,而要发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作用,就必须使一国的货币总量尽可能与该国主权范围内、法律可以保护的社会财富总规模相对应,从而保持社会物价总指数和货币币值的基本稳定。
这里所谓的“信用”,不是发行货币的机构(如央行)自身的信用,也不是政府或财政自身的信用,而是整个国家的信用(以整个国家社会财富作为支撑)。所以,央行发行货币,并不是央行的债务,央行根本没有向持币人兑付任何财物的承诺,货币也不是以政府税收作为支撑的,税收根本无法支撑整个货币,政府信用只能是对政府债务的支撑,而不可能是对整个货币总量的支撑。
由此可以推论,国家治理体系下,缺乏国家主权和法律保护的财富相对应的网络加密币或稳定币,实际上很难取代或颠覆国家主权(法定)货币而成为真正的超主权世界货币。
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了非实体化的存款货币的形式,人们的货币只有一小部分以现金(钞票和铸币)的形式持有,大部分以记账符号的形式存在于银行的账面上。
这样的信用货币体系克服了金本位制下货币供应缺乏弹性的致命缺陷,政府货币当局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有了更大的调控空间,但其最大的危险性在于政府的货币发行规模摆脱了黄金储备的束缚之后,很容易失控。由于纸币的信誉依赖于政府信用,一旦政府出现财政或货币危机,信用货币便会一文不值,从而造成社会危机。
国家范畴下的信用货币在后期的发展中,在货币投放和总量控制上有较高的灵活性,也就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道,成为现代社会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之一。
除了货币的现金、存款外,在整个信用货币功能区域里,货币的信用投放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即在“基础货币”基础上,由货币发行机构通过提供贷款或购买债券等方式增加社会债务并派生出新的货币(购买力)。也就是通过贷款或债券等进入流通中的货币。
这对于银行来说,存在信用扩张,也就是为借款人提供抵押物额度之上的贷款,但这样就存在着借款人对自己财富价值规模的判断是否准确的问题。如果其高估了自己的财富规模并因此获得过多的货币,就有可能因到期偿还不了债务而造成货币的超发和贬值。因此就需要货币投放机构增强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如果货币投放机构不能很好地控制风险,就必须因此承担借款人偿还不了的损失,甚至破产清盘,以便将多余的货币清除掉。
价值延续
信用过渡扩展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如果有自动的机制制约银行信用扩张,使银行不敢滥发信用。但当银行成为组织达成财政目的的工具时,信用扩张就容易发生,因此,才会有很多加密货币金融的拥护者。这里的概念不仅仅是加密货币可以被设计成无人干预,可信的系统,也在除了货币基础功能外,有其他的能力体现。
可以理解为,加密货币难以承担货币功能,但可以成为固定网络内的价值标尺,以及对于价值存储的工具。相比与于纸币等,加密货币配合网络内的协议和设计,价值标尺的能力是被放大的。
曾有业内人士表示,比特币的出现,其实是用更好的方式实现了信任的最小化,如果你不信任周围的人,那你就可能会给自己家装一个锁,因为这是实现安全的前提。这也就是信任的最小化。
也就是利用加密和规则实现不同大小的组织结构、网络范围或者关系网内的通用信任。
加密货币将会实现一些传统货币体系无法实现的社会职能。例如,无需许可(permissionless),例如打破法币的区域化发展,亦或者将价值永久存储实现资产的永久拥有或延续。而安全产生的信任成为了这些职能的基础。
如今,我们身处的社会,出现了很多陪伴我们一生的虚拟资产,而虚拟资产所拥有的财富潜力似乎远远超过实物资产。这些无法用银行账面的数字或现金定价并存储的内容,需要科学的永久的保存,并且一直有价值的保存下来。
现实社会中,我们的定价源于金钱买卖,通过定价我们才会意识到价值,但例如用户数据,文化资产,内容资产,如果没有定价买卖就难以实现价值,被存储的利用率和变现能力将极其一般,这里面的问题有三:存储、定价、确权。
在现实情况中,没有实物的东西无法线下保存,而数字化内容会随着服务器的消失等失去。也无法拿出来去买卖定价,更有可能遗忘、丢失就失去了对这一数据资产的拥有权。这在某些领域运用了区块链技术后,可以实现。例如游戏。
在游戏若干年的发展中,游戏产业枝繁叶茂,网游开发不断,用户也在不停更换。但这个过程中,随着网游的更新,用户花在游戏里的真金白银可能随着游戏关停服务器停机,就成了服务器里被删除的用户数据。
如果在同一公司下的游戏中,装备道具等资产可以在其他游戏使用,并且拥有所有权,可交易,这个系统就会成为延续上一个游戏角色生命周期的重要工具。以一个用户的“生命周期”来看,利用现金毕生“采购”拥有的资产,也包含了这些虚拟的资产,否则游戏行业将成为没有资产留存的行业,这是被诟病的,因为花钱太多而无用。
这个道理对游戏可用,对具备虚拟资产的行业都可用,这也会改变很多行业对于资产的概念。而这样的期待将交给在区块链行业中探索的从业者们。
依靠代码的机器信任
区块链的发展,从加密货币的设计之优势,到技术上对于现实很多情况的补足,都是万众期待的,尤其是行业人,这代表着很多信仰者的目标。但还需要理解另一维度,那就是机器信任,这是一个关于“实施应用”思考的维度。
曾经有一项这样的数据,全球10个国家的8370名员工、管理者参与了关于工作信任的调研。其中约有一半的受访者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和人工智能打过交道。
调研数据是,有多达64%的员工表示,比起管理者,他们更倾向于信任人工智能。并且这种现象在亚洲尤为明显。
而这数据背后,员工相信的其实是代码执行的任务,以及代码任务执行的“纯净”。
机器在处理高度标准化和数量大的项目时具有突出优势,而这不仅仅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表现,自从机械的诞生,标准化就被机械表现的淋漓尽致,当互联网技术革命与机械软硬件相互配合后,机械的功能拓展了,能力增加了,在机器与机器的配合过程中,通信等过程,可以替代更标准的组织工作,标准行为。这映射到人类社会中,是组织协同的对比,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一定组织间的协同,拥有信任的协同。
如今两台机械间互相配合工作,都由机器中软件命令完成,软件的设定是代码的结果,两台配合的机器需要通信才能配合,所以通信就代表了协同,也就是区块链中的共识,而配合区块链不能修改篡改的智能合约,这一种协同共识变成了机器信任。
节点间的信任是怎样建立的?
把机器当成两个节点,节点间重要的是通信,而最传统的节点背后会有服务器,在两台服务器(Linux)间建立信任关系是有标准方法的。在不涉及区块链项目的通讯算法情况下,普通服务器间的通用算法,是基础的机器信任建立,而融合了例如PBFT等其他共识的通信方式,是区块链项目主要建立信任的方式。
在Linux服务器之间建立信任关系,是很多线上服务系统的基础性工作,这样能便于程序在多台服务器之间自动传输数据,或者方便用户不输入密码就可以在不同的主机间完成登录或者各种操作。
基本场景是想从一台Server服务器直接登录另一台,或者将Server服务器的数据不需密码验证直接拷贝至Client服务器,以下我们简称Server服务器为S(待发送的数据文件在这台服务器上),Client服务为C,信任关系的最简单操作方法如下:
1 在S服务器上,进入当前用户根目录下的隐藏目录 .ssh,命令如下:
cd ~/.ssh
(注:目录名前的点好”.”表示该文件夹是一个特殊的隐藏文件夹,ls命令下默认是看不到的,通过 ls –a 命令观察到)
2 生成S服务器的私钥和公钥:
ssh-keygen -t rsa
(注:rsa是一种加密算法的名称,此处也可以使用dsa,关于rsa和dsa算法的介绍可见本文后半章节)
ssh-keygen生成密钥用于信任关系生成
-此时会显示Generating public/private key pair. 并提示生成的公钥私钥文件的存放路径和文件名,默认是放在 /home/username/.ssh/id_rsa 这样的文件里的,通常不用改,回车就可以
然后Enter passphrase(empty for no passphrase): 通常直接回车,默认不需要口令
Enter same passphrase again: 也直接回车
然后会显式密钥fingerprint生成好的提示,并给出一个RSA加密协议的方框图形。此时在.ssh目录下ls,就可以看到生成好的私钥文件id_rsa和公钥文件id_rsa.pub了
3 在Server服务器上加载私钥文件
仍然在.ssh目录下,执行命令:
ssh-add id_rsa
4 把公钥拷贝至Client服务器上
很简单,例如 scp id_rsa.pub user@10.11.xx.xx:~
5 ssh登录到Client服务器上,然后在Client服务器上,把公钥的内容追加到authorized_keys文件末尾(这个文件也在隐藏文件夹.ssh下,没有的话可以建立,没有关系)
cat id_rsa.pub >> ~/.ssh/authorized_keys
从以上的流程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建立信任的基础包含密码学,这正符合区块链目前的应用机制。在前文我们也提到比特币的最小信任也是通过加密作为基础的。在每一条链上存在多节点,每个节点背后都是可以执行计算的服务器,服务器完成基础能力输出,链上拥有标准化的智能合约,智能合约通过代码编辑具备特性,代码不可修改,代码可查,还可以自动执行,这将带来不断的标准化复制的能力。
标准化的可复制能力,最直观的是工业机器间的协同,每个机器完成一部分流程,而综合在一起,形成的是超强的生产力。
区块链行业目前迫切需求的就是,将协议、设计等核心能力标准化,然后标准化的为用户服务,这非常符合代码经济的发展特性。
在最常见的商贸活动中,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最终产品的销售,买方和供应商之间的合同取决于明确传达的期望和规格,所有这些都是由标准促进的。“标准”经过多次交易而形成,随后又可以在生产与贸易活动中起到一定的“市场准入”作用。
简单说,前人制定标准,后人遵循标准,标准就可以快速带动行为效率。这从数学的理解中也被推崇,著名数学家、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黑德在其1911年的著作《数学入门》中表示,要“通过扩展我们不假思考就能操作的文明数量,来实现文明的进步”。
区块链技术从数学上保证了只用一套算法就能生产信任,从而打造出一台生产信任的机器。
在区块链技术诞生之前,信任都是在技术和信息不完整情况下的退而求其次。技术足够完善的情况下,机器带来的信任度和效率准确度是有所保证的。区块链技术将以更高的效率生产信任,促使陌生人在没有第三方公证的情况下相互协作。
期待中的因果回溯
行业人素来对行业优势寄予厚望,但面对现在的加密货币发展情形,我们且需要更多的梳理和实现,例如实现货币功能,实现贷款等金融功能的取代,甚至于实现从代码到应用的推广,甚至于如何进行验证测试。
前文提及网络加密币无法完成货币的主权特性,此外,还有价格波动上的限制,即使是稳定币,也没有一家项目团队可以集中以国家经济为模型范围设计系统。而同样实践借贷业务的DeFi受价格波动在商业模式上没有过硬的理论支撑。
区块链的设计上集众家所长,但在应用上是个短板,二级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应用无人问津,这不符合基础技术的定位。从钱到资产保值、价值延续,再到实现了机器信任,区块链完成的都是大事,不会只靠如今的表现就当成给予外界的交代的,期待就对了。
最后更新于